202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于10月17-20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围绕层流火焰,反应动力学,湍流燃烧,喷雾与液滴燃烧,燃烧测试与诊断,爆轰、爆炸和超音速燃烧,火灾研究,燃烧污染物控制,固体燃料燃烧,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燃烧,新型燃烧技术11个专题开展交流。作为燃烧学领域一年一度的盛大学术活动,会议展示了燃烧领域的新成果,驱动了燃烧跨学科融通,共同探索燃烧前沿的新问题。
课题组在姚洪教授、刘欢副教授和胡红云副教授的带领下,博后董璐、邹仁杰、黄永达,博士生金明灏、李海燕、别南西,赵彦玲,硕士生胡大为参加了此次会议。此外,课题组毕业生天津科技大学吴龙副教授、重庆大学朱贤青副教授、山东大学许洋副教授、郑州大学付彪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刘慧敏研究员、邹潺讲师、南京工业大学张秀菊特聘副教授等也一同参与了本次会议。
课题组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姚洪教授受邀做大会特邀报告,报告题目为“低碳条件下燃煤污染物控制”。燃煤二氧化碳减排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关键,发展煤电智能灵活调峰技术、耦合掺烧能源替代技术和CCUS兜底减排技术是不同阶段我国煤电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报告综述了低碳技术应用过程中燃煤污染物生成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低温高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压缩纯化过程中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提出低碳条件下燃煤污染物控制策略,讨论了未来低碳燃烧条件下燃煤污染物控制体系变革与挑战。报告为我国双碳背景下燃煤发电及污染物控制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新思路,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启示,参会专家学者对相关研究领域前沿技术及难点与姚洪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及热烈讨论。
姚洪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金明灏博士生关于“基于随机森林与路径分析的污泥液相循环水热过程中K/Na溶出机制研究”进行了汇报交流,针对污泥自身K/Na等碱金属含量高、在焚烧过程中易造成严重的沾污结渣腐蚀问题,研究了碳基骨架辅助水热预处理以及液相循环过程对污泥K/Na脱除的影响,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建立了工艺参数与K/Na溶出行为的关联机制,进一步结合路径分析解耦了“工艺参数→复杂液相理化性质→K/Na脱除”的作用机理。
金明灏博士生做学术报告
李海燕博士生关于“垃圾焚烧炉宽温区内In625涂层的防护性能与机制”进行了汇报交流,针对堆焊625涂层在高参数锅炉中抗腐蚀性能不明确的问题,在500-700℃的高服役温度下对比了锅炉钢和堆焊In625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并在腐蚀环境中引入高浓度HCl/SO2酸性气体,进一步研究材料在协同处置其他固废情况下性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腐蚀过程中金属可溶性腐蚀产物的定量检测,明晰了In625涂层中金属元素在不同环境下的损耗机理。
李海燕博士生做学术报告
别南西博士生利用可视化固定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联用系统研究了煤和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碱金属的释放特性,探究了煤中有机结构和无机矿物质对碱金属释放的影响,发现钾和钠的释放浓度随着煤中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的增加而降低,碱金属迁移到煤焦表面,并与煤焦中的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相互作用而固定在煤焦中。
别南西博士生做学术报告
赵彦玲博士生进行了“基于Co基催化剂的VOCs催化燃烧研究”墙报交流,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适应性规律及催化机理,并结合掺杂金属对于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探究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发现Ce-Co-Ox的催化活性最高且适应性最好,催化剂中钴的价态和表面活性氧是影响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为VOCs催化燃烧工艺催化剂的选择及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
胡大为硕士生以“劣质煤热溶萃取过程的宏观动力学”为题进行了墙报交流,通过响应曲面法获得了大量不同条件下热溶萃取的准确收率并将其应用到集总动力学计算,得到详细的反应路径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结合响应曲面的集总动力学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的集总动力学方法。此外,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复杂化学转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吴小龙硕士生以“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液滴上二氧化硒冷凝机制实验研究”为题进行了墙报交流。通过液滴冷凝吸收实验装置,得到了SeO2蒸汽在液滴上不发生冷凝的温度区间,并分别测定不同工况下气态SeO2在不同粒径的液滴上的冷凝浓度。基于Fuch冷凝公式和气液传质平衡,建立了液滴对SeO2冷凝和吸收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SeO2,在液滴上的冷凝浓度,并与实验进行比较。
此外,课题组刘欢副教授作基金结题报告“碳基骨架辅助热水解对市政污泥水分脱除及燃料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并担任本次会议“煤/生物质气化”分会场主席;胡红云副教授作基金结题报告“基于熔盐热处理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定向提取及深度固化的研究”;付彪研究员作基金结题报告“燃煤过程中关键稀土元素(Nd/Dy/Er/Y)迁移富集规律与形态转化机理研究”;刘慧敏研究员作基金结题报告“橡塑类固废与煤掺烧过程中As/Sb释放特性及挥发分作用机理研究”;董璐博士后展示基金中期进展墙报“生活垃圾掺烧污泥过程中飞灰硒的形态转化与浸出控制机制研究”;邹仁杰博士后展示基金中期进展墙报“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内烟气硒迁移途径及脱除机制研究”;张秀菊特聘副教授展示基金中期进展墙报“垃圾焚烧烟气冷凝耦合灰沉积的低温腐蚀机理与涂层防护研究”。
(通讯员:胡大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