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煤粉燃烧过程重金属砷的迁移转化机理

    发布时间:2024-08-22  阅读次数:


    祝贺课题组的论文:Mechanism of arsenic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uring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在燃烧领域顶级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发表。博士后黄永达为第一作者,姚洪教授和胡红云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重金属砷具有高毒性、潜在致癌性和生物蓄积性,燃煤过程的砷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燃煤释放的气态砷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燃煤烟气中的气态砷可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反应,导致SCR催化剂中毒,进而造成脱硝效率急剧下降。尽管燃煤电厂安装配备了众多烟气净化设备,但对气态砷的控制作用效果有限。相比之下,烟气中的飞灰颗粒可被除尘装置(如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有效去除。因此,促使气态砷富集在飞灰颗粒表面可有效促进气态砷的协同脱除,而这前提则是需要掌握燃煤过程砷的迁移转化行为。目前,对煤燃烧过程砷的气固转化行为(尤其是反应温度区间和活性无机组分)尚未有清晰的结论。

    基于此,为了阐明煤粉燃烧过程砷的迁移转化机理,本文综合现场采样、中试燃烧试验、实验室吸附实验和分子尺度理论计算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气态砷与飞灰无机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化学反应和氧化过程,这些过程始于高温(约1350℃),主要发生在中高温区域(650~1350℃)。偏高岭土、磁铁矿、赤铁矿和硬石膏是交互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由于砷酸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硬石膏在高温下可有效与气态砷反应。而偏高岭土、磁铁矿和赤铁矿在中温区域具有较高的砷反应性能。在烟气冷却过程中,气态砷倾向于先被硬石膏捕集,从而在高温下形成钙结合态砷;随着烟气的进一步冷却,气态砷再与偏高岭土、磁铁矿和赤铁矿反应生成铁结合态砷或铝结合态砷。较高的烟气温度和飞灰成分(尤其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可促进飞灰表面的砷氧化为低毒性砷酸盐。这些发现可为燃煤过程砷排放控制(混煤、添加剂或吸附剂等)提供基础。

    本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201050065210614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GZB202302342023M731181)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AFB049)的资助。

    煤粉燃烧过程砷的迁移转化机理图

     

    文章完整信息:Yongda Huang, Aijun Li, Hongyun Hu, Shuai Li, Chan Zou, Renjie Zou, Xiaojiang Wu, Ichiro Naruse, Hong Yao. Mechanism of arsenic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uring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24, 40(1-4), 105467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roci.2024.105467


    (通讯员:黄永达)

     

    CopyRight ©2016 华中科技大学固体燃料燃烧姚洪研究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