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祥曦)2021年7月23-25日,第二届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ICEE2021)在徐州召开。大会展示了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能源与环境跨学科交流,共同探索燃烧、储能、碳捕集前沿热点。通过本次会议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广泛的交流中激发新思想和新观点,推动国际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新发展。
课题组罗光前、李显教授分别担任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分会场主席。付彪、邹潺博士后,胡振中、孙瑞泽、黄永达博士及王祥曦硕士(新疆大学联合培养)参加了此次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罗光前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

付彪博士后报告现场

邹潺博士后报告现场
付彪博士后汇报了煤灰中稀土等稀有金属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在煤燃烧中向灰中迁移富集机理和模式、以及高效提取方法。邹潺博士后介绍了融盐热处理对废旧轮胎焦制备炭黑的影响,首先通过废旧轮胎焦的组分分析选择合适的融盐体系。基于融盐热处理,研究废旧轮胎焦的杂质脱除特性。为工业中废旧轮胎焦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振中博士报告现场

孙瑞泽博士报告现场

黄永达博士报告现场

王祥曦硕士报告现场
胡振中博士的报告主要提出一种优化的机器算法来预测热溶富碳方法处理生物质基固体废弃物的产物收率。结果表明预测的精准度高,可重复性好。从而为该技术的后续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孙瑞泽博士汇报了脱汞吸附剂产物成键特性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产物可能的分子结构,并利用电子波函数分析,探究了汞在吸附剂表面的成键强度,极性等。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了脱汞吸附剂产物的特性,有望对今后合成更加环保的吸附剂提供理论支撑。黄永达博士介绍了利用飞灰吸附脱除烟气中的气态硒,探究了温度和酸性气体组分对飞灰硒吸附能力的影响,并明晰了飞灰的硒吸附产物的浸出稳定性,最后得出将循环流化床飞灰在500℃下脱除气态硒能够实现高的吸附能力,同时吸附产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飞灰再利用和烟气中硒脱除提供新思路。王祥曦硕士报告了半连续水洗对棉秆的脱矿效果并将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废液用于灌溉,该方法可显著降低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用造成的结渣沾污风险,结合设计出的新型农田营养元素自循环的滴灌系统实现水洗产物综合利用。
7月25日,经过组委会一致同意,胡振中博士、王祥曦硕士(导师李显教授)被评为优秀口头汇报。


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