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邓雨婷)2020年11月21日16:00-17:30,天津大学孙若愚老师应课题组邀请在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315会议室进行了交流会,此次交流会的报告题目为“汞同位素发展简史、测试方法以及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

孙若愚老师博士毕业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现任天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属(汞)稳定同位素环境地球化学,主要利用汞同位素研究汞的地质来源与环境归趋,业已在人为源汞同位素数据库、燃煤电厂汞同位素分馏机理以及基于汞同位素的全球汞循环模型方面开展系统工作,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Science Review、GCA、EST等,曾被EST杂志评为最佳审稿人、环境与生态学前1%顶级审稿专家,研究成果被Science杂志、国际地球化学年会选为“亮点”进行报道。

报告简介:元素周期表中,几乎每种元素都有一种以上的同位素。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中,同位素可提供除元素含量和形态之外的第三种维度信息,用于指示和示踪各种复杂反应过程,具有极佳的“溯源”特性。传统的稳定同位素如C、H、O、N等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自然界种各种现象,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Hg、Fe、Cd、Zn、Pb等是当前全球关注热点话题。Hg作为一种最受关注的重金属元素,近十几年来发展的汞稳定同位素测试技术为研究汞的来源和过程开辟了新的视野。研究发现汞是迄今为止唯一具有“三维”同位素示踪体系的金属元素。汞同位素不但具有常见的质量分馏,还具有较为少见的奇数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以及极其罕见的偶数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本报告将结合汞同位素发展的简史以及不同类型样品汞同位素的测试方法,阐述汞同位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汞循环示踪方面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和老师们就“汞同位素的测试与应用”这一话题向孙若愚老师提问交流,孙老师也一一为大家答疑解惑,现场气氛融洽。此次交流会的开展,让大家了解到了更多与Hg有关的知识,为课题组原有的与Hg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大家的视野,为之后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思想。感谢孙若愚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报告!